武汉晚报讯(记者周满珍)街道有意思,城市就有意思,街道决定了城市的气质。 21日,由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公司主办的城市街道主题沙龙上,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贺慧透露,武汉人最富好感度的前三条街道分别是江汉路、中山大道和楚河汉街,和20多年前很相似。
贺慧近年和团队一直致力于“城市环境行为设计”研究。在题为“测度不可测——街道空间品质识别的可能”的主题发布中,她认为好街道都有共同特征,即安全舒适、绿色活力,富有文化底蕴,人车各行其道,物质生活丰富,街区富有人气,但“街道品质不等于街道活力”。她认为,有些街道改造后环境变美了,但却少了烟火气,有点可惜。此外,许多“老司机”认为交叉路口太多,导致车速慢,容易堵车,但其实交叉口并不都是麻烦,“尤其是那些以慢行为目的交叉口,是步行友好,对行人友好。”
贺慧透露,1998年华科教授林玉莲调研时发现,武汉人心中最有品质感、印象深刻的街道集中在长江、汉水交汇的区域。20年后,贺慧带领其团队再次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调研,发现“历史惊人的相似”:武汉人最有好感度的街道仍集中于此,排在前二的是江汉路、中山大道,尤其是改造后的中山大道,和东湖绿道一起成为外地游客来汉必去的打卡地标,大大提升了城市好感度。“排在后面的是后起之秀楚河汉街,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中。”
当天的沙龙中,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规划师黄生辉在“人性化街道转型实践探索”一文中,直言城市街道中的一些问题,如有些街道机动车占据自行车道,自行车道占据人行道,有些人行道有两个台阶的高度差,易让行人摔跤,非常不人性化。他援引美国人简·雅各布斯的名著《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强调街道在城市形象中的地位,“当你想一个城市时,脑中首先出现的就是街道,街道有意思,城市就有意思,街道决定了城市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