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4月16日讯(记者刘迅 通讯员聂文闻 陈有为)半个月前,18岁少女晓芬(化名)遭遇车祸,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为了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晓芬父母在悲痛之余,捐献了她的心、肺、肝及双肾。4月9日,武汉协和医院同日成功完成心肺联合移植、肝移植及两台肾移植手术,目前四名移植手术患者恢复良好。
花季少女遭遇车祸,父母捐献女儿器官
18岁洪湖少女晓芬因车祸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持续昏迷15天,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武汉协和西院。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虽然原发疾病脑外伤无法逆转、处于脑死亡状态,但是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逐渐好转,感染得到控制。
治疗期间,晓芬得到社会爱心人士帮助。“因为在晓芬生病期间,有许许多多的好心人帮助了我们,社会上还是好人多,我们也要为社会做贡献。”晓芬父母在得知孩子生命即将戛然而止,虽然悲痛万分,但还是毅然决然将晓芬的器官捐献给更多需要的患者,让孩子的生命得到延续。
4月8日,经脑死亡专家完成脑死亡判定后,在红会工作人员的鉴定下,完成捐献工作。经《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的自动分配,晓芬的心肺、肝及双肾同时分配给协和医院的四位患者。
当晚8点,协和医院快速派出三组医生团队前往协和西院,与此同时,在医院本部四台器官移植手术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医护奋战7小时,成功完成心肺联合移植术
43岁刘强(化名)是一名教师,十余年来经常胸闷气促。五年前打球运动时,发现喘气加重,
两年前发现患有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近一年,他频发胸闷气喘,体力下降,间断咯血,在妻子陪同下于今年1月初到协和就诊。由于发现得太晚,动脉导管未闭已经发展成艾森曼格综合征,其心脏和肺部病变畸形已无法矫正,心肺功能基本丧失,生命处于濒危状态,对于刘强来说,惟一可能的生存希望就是接受心肺联合移植手术。3个多月焦灼的等待后,经过配型和一系列检查,刘强终于迎来这珍贵的心肺,他的生命或将因此得以延续。
“准备开胸,获取心脏。”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刘金平教授在第一时间赶往西院后,快速完成取心准备工作。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赛正在进行中……在协和本部,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副主任杜心灵教授等专家组也开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准备工作。
从获取心肺到运抵协和本部,仅用时50分钟。当晚23点50分,心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20余位专家,全力开展心肺联合移植手术。
从开胸,建立体外循环,阻断主动脉、切断动脉导管,切除病变心脏,切除病变左肺、右肺,进一步修剪气道吻合口,后纵膈止血,到新的心肺置入胸腔,吻合气管,吻合主动脉,再到开放主动脉,心脏自行复跳,吻合下腔静脉与上腔静脉,并进行循环,待心脏收缩有力、血压稳定、呼吸参数反馈良好、撤除体外循环,关闭胸腔……每一个步骤都要求高度配合,精准完成,环环紧扣,七个小时的手术一气呵成,至此,协和医院成功完成第五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
昨日,刘强已经拔除气管插管。董念国主任介绍,此次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难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由于患者缺氧严重刺激侧枝循环开放,有的侧枝直径达5毫米,心肺拿出后,创面多,止血困难;如何保护胸腔内的各类神经,这也是一个难点;气管吻合口要求缝合精准,通过双层缝合既不漏血又不漏气;减少冷缺血时间,利用特殊的保护方法加强心肌保护。
心肺联合移植是一种风险极大的高难度、特大型手术。从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获得成功以来,该类手术数量在全球每年不超过50例,至今我国该类手术量总量不超过30例。
肝肾移植为三个家庭重燃生命希望
在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同时,一台肝移植手术和两台肾移植手术也在紧张地进行着。
55岁的章志(化名)来自天门,年轻时虽携带大三阳,但由于自我感觉身体无异常状况,多年来没有积极主动治疗。
今年以来,他发现自己饭后常出现上腹部阵阵疼痛且不断加重。他前往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时已是肝部恶性肿瘤。当地医生束手无策,建议他采取保守治疗。
“我怎么也想不到是恶性肿瘤,特别绝望。”章志说,为了寻求更佳治疗方式,经多方打听,3月25日找到协和医院肝胆外科。经评估,常规手术已无法实施,只有肝移植才能带来希望。熊医生的话给了章志信心。
4月8日经过七个半小时肝移植手术,至10日,章志已从ICU转到了普通病房。
昨日,章志接受采访时说:“是武汉协和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真的非常感谢医院,感谢所有医生和捐赠器官的好心人!”
与此同时,协和医院泌尿外科还为两名尿毒症患者成功完成了肾移植手术。他们分别是:24岁来自新疆的范锋(化名)和来自浙江的吕玲女士今年44岁。
4月9日上午6时,协和医院泌尿外科王振迪教授与李恒主任医师团队组同时为范锋与吕玲行肾移植手术,在精细的修肾工作完成后,两个肾移植专家组用3个小时完成手术。据泌尿外科王振迪教授介绍,目前范锋与吕玲肾功能恢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