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场到菜场,从集市到超市,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所支持手机端付款,手机轻轻一扫,一笔交易完成,方便又省事。然而一些人在享受手机支付带来的便利同时,却忽略了对账户密码的保护。昨日,记者从东宝检察院获悉,近日有市民手机被窃后没有立即冻结账户,关闭免密功能,窃贼利用这一漏洞频繁去消费,盗刷了1000多元。
杜某住在东宝区牌楼镇某村,没有固定职业,2008年因盗窃罪被判处拘役4个月;2012年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刑满释放后,2016年1月,因盗窃违法行为被行政拘留11日。
2016年10月29日,时年27岁的杜某在东宝区文化宫一网吧上网,趁李某趴在电脑桌上睡觉时,将其放在桌上充电的一部手机盗走。
盗窃得手后,杜某发现手机并没有密码,打开手机内的支付软件还可以消费。之后,杜某到长宁大道一网吧继续上网,于当日3时—5时,用被盗手机的支付软件发红包、交上网费、购买香烟和饮料,给游戏账号充值等消费共计1284元。当天上午,里面的钱刷光后,杜某将该手机以200元价格卖给一家二手手机店。经东宝物价局鉴定,被盗的手机价值200元。第二天,杜某在长宁大道网吧被抓获。之后,被提起公诉。
近日,东宝法院审理认为,杜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扒窃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公诉机关罪名成立。鉴于累犯等情节,法院遂判处杜某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承办法官提醒市民,目前很多智能手机安装了支付软件,且和银行账号绑定,想要保障资金安全,莫过于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身份证件信息。一旦手机丢了,用户应当在第一时间挂失手机SIM卡和金融类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