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穆穆曾侯——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考古成果汇报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展,百余件展品皆为此次考古发掘的文物精品。这也是其9日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首次开展。
春秋冲孔工艺,相当于机床制作
此次展出的文物有青铜器、玉器、漆木器残片、陶器等,数量不多,但十分精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是郭家庙曾国墓地考古项目的领队,他指着一件鎏金青铜虎形饰介绍,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鎏金实物。
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墓地发现鎏金工艺,是这次考古的重要发现,“过去认为,鎏金工艺到战国时期才出现,这一发现,把这个时间提前了约300年,也就是说,在距今2700年前,我国就掌握了鎏金工艺”。
在这些饰物上,专家们还发现了锤锻、模锻、冲孔等冶金工艺。方勤说:“这种冲孔工艺,相当于现在的机床制作。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
曾国“弋射”是射绳捉鸟
一块以漆木器图片为主介绍曾国“弋射”的展板虽然没有实物,但它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详解了当年贵族的一项时尚运动——用弓箭捕捉活鸟。
记者看到,该展板左侧是一组漆木器实物的照片,为M1出土的弓、矰矢、缴线轴组合,是成套的弋射用具。展板右侧的“曾侯乙墓衣箱上的弋射图”,则描绘了贵族捕鸟的场景。
方勤介绍,“曾侯乙墓衣箱上的弋射图”是绘在衣箱上的,当年并未发现实物,而郭家庙曾国墓地出土了迄今所见最早的成套弋射用具。“古代贵族要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也是曾国的礼乐传统。郭家庙墓地和曾侯乙墓地的时间虽然相隔300年,但墓主都是曾侯,在礼乐制度上应该有传承”。
从“弋射图”上看,当时贵族使用弓箭并不是射杀鸟,而是射出长绳把鸟缠住,活捉后再饲养。
这项运动就像我们现在玩高尔夫,很难,也很时尚。从画面上看,当时的生态环境应该很好,人走近鸟时,鸟尚未飞远。”方勤说。
淮河流域君王或与曾国联姻
展品中有一件铭文为“尼君鲜”的青铜鼎,外观纯朴、纹饰精美,这件鼎出自M22,是春秋早期的标准器物。“尼君鲜”是鼎主人的名字,专家认为,他可能是淮河流域的一位君王。
M22没有出土兵器,其墓主应该是女性。“尼君鲜”鼎为何出现在一位女性的墓中?这位专家推测,或许是“尼君鲜”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曾侯,“因为M22离最大的墓M1非常近,M1的墓主可能是距今约2700年的曾国国君——曾侯絴白,这样可以推断,M22的墓主是一位嫔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