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第门楼
如果你没有见过,一定不知道青砖和土砖结合的房子能完好保存200年。去过大冶刘仁八镇街上的太史第,你会觉得长了见识。昨日,刘仁八镇宣传部长龚文书称,太史第已被列入该镇修缮和保护规划,该镇将结合果博会规划将其作为历史文化景点建设。
太史第宅主:71岁赴京赶考
在离刘仁八镇政府不远的大街一侧,有一个门楼,上面横书3个行楷大字“太史第”,石匾两旁的小字记载该宅子属于刘仁八村刘大柱,建于嘉庆16年(公元1811年),算起来,该宅子距今已有200多年。
据最新《刘氏宗谱卷一十三》介绍,刘大柱又名刘永楹,号觉斋,生于乾隆5年(公元1740年)。
刘氏第八代后人刘克镜(现年65岁)称,刘大柱一生好学,总想通过科举求得功名,屡败屡战。嘉庆16年,71岁高龄的他仍不放弃求取功名的机会,再次赴京赶考。考试时,恰逢嘉庆皇帝亲临考场视察,皇上看见这位须发全白的老人还在埋头考试,颇为感动,就封给他一个翰林院检讨。刘大柱回家后,就修建了这座府第。
皇帝赐给他一个翰林院检讨,刘大柱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宅子起名“太史第”呢?
大冶十大文化名人余炳贤解释,明、清两朝,修史之事归翰林院,所以对翰林亦有“太史”之称。刘大柱一个翰林院检讨(级别相当于如今的副县长),把自己的宅子称为“太史第”也正是源出于此。
太史第现状:将规划打造文化景点
在刘克镜的带领下,记者从门楼进去,走过一条长长的通道,来到了老人现在居住的这幢房子,房子保存完好,有厅堂,有偏房,有院落,大房子有6间,小房子若干。
刘克镜告诉记者,仅这幢房子,就有近800平方米。太史第此前这样的房子有9幢,现在只剩下一幢半了。现在,他与妻子、孙子3口人住一半,另一半由他的侄子刘昌利一家5口人住。“这栋房子有巨大的历史、建筑和旅游价值,如果不加以保护的话,恐怕连这一幢半都难以保全了。”刘克镜说。
从布局上看,这是个大型的历史民居建筑群,虽然如今只剩下一幢半,但可以看到楼阁、骑墙、天井和雕梁画栋,感受到它当初的模样。而且,记者看到,这幢房子的墙体建筑竟然采用的是青砖加土砖。
刘二八镇宣传部部长龚文书说,太史第确实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历史和文化遗产,镇政府已请省里的专家结合刘仁八镇的发展和果博会的规划,做出了修缮、保护以及将其打造成历史文化景点的规划,还将请文物部门予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