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播期间,宜城市南营办事处龚垴村金灿灿的油菜地上空,一架无人机往来穿梭、喷洒农药。这是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和襄阳综合试验站举办的油菜菌核病飞机防治观摩会上的精彩一幕。
无人机仅用15分钟就完成15亩喷药作业。来自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省植保总站、市农科院的农业专家和我市部分县(市)区的200余名农技人员见证了这一刻。
随着我市农用无人机研发生产取得较大突破,相关部门积极着手无人机的推广应用。无人机在我市农业领域能有哪些作为?有什么优势?其推广应用又有哪些瓶颈?6月上旬,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效率提高数十倍 少耗农药40%
小型农业无人机喷药,每亩作业费12元,每架飞机每天可作业300亩至500亩,是传统人工喷洒速度的数十倍。每亩仅消耗1升左右的药液,相比其他喷药方式减少40%以上,还不受地形限制。”市拓古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杭伟告诉记者,利用小型无人驾驶直升机喷药,具有地形适应性好、劳动强度低、喷洒效果好、施药效率高、安全环保等优点。无人机作业大多为低量喷药,且操控人员远离施药区域,避免了农药中毒风险。无人机旋翼形成的下压气流可实现动态喷洒,施药效果远强于传统农业机械。
无人机高效、安全、便利的特点,让其在农业植保领域备受关注。位于宜城市板桥店镇的潜家湾生态农业公司今年初购置一架无人机,用于其2000亩桃树的施药、施肥等植保作业,取得了良好防治效果。位于襄城区的蔬菜种植大户沃地农业公司,最近也准备购置无人机,用于其3000余亩蔬菜的植保作业。
农用无人机主要应用于农业植保领域,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来实现喷洒药剂、粉剂等作业,有的还可以洒播种子。”襄阳市植保站站长、市首席植保专家黄朝炎介绍,该类植保机械在10年前出现在我国农业植保领域,目前我市尚处于展示探索使用阶段。
农业大户兴趣不大 行业标准亟待统一
黄朝炎介绍,随着农业对高效化、智能化的植保需求越来越大,有业内专家预计,今年国内农用无人机市场需求将达到5000台,至2020年将超过1万台。
诱人的发展前景,刺激部分民间资本涉足该领域。杭伟近年来投资100多万元开发农用无人机,在襄州区建立农用无人机制造生产车间。
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市绝大部分种粮大户、合作社等对农用无人机兴趣不大。据市植保部门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农业大户中经常性使用的无人机也就十多架。
市植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内其他地方的情况也差不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价格与性能的制约。目前,每架植保无人机的售价在10万元至20万元之间,对于广大农业经营者来说,价格不算低。其次,当前市面上的无人机续航时间大多在半小时以内。杭伟表示,在国内,无论是电动还是油动无人机,大多无法满足低成本、长时效的操作需求。同时,农用无人机生产和作业的标准也困扰行业发展。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农用无人机生产和操作标准,很多都是手工制造的非标产品,不能实行工业流水线生产。另外,相关的作业模式和市场体系不健全。目前,无人机植保服务还是新鲜事物,服务价格均由企业自主把握,农民能否接受,作业效率、成本和行业利润如何等等,都存在不确定性。
加强政策引导 快速发展可期
预计未来5年,以农用无人机为代表的智能植保机械将会迎来快速增长期。”黄朝炎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和试点,推动企业加大投入,提升农用无人机飞行时间和作业机械性能,探索合适的推广模式。另外,农用无人机的相关各方要携手合作,从培育市场的角度补漏洞。
农用无人机续航时间短和载重负荷低的缺陷怎么解决?杭伟告诉记者,无人机制造企业应深挖技术潜力,加强与专业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更先进的机型。首先,我市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农用无人机生产企业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和大型无人机制造企业对接,为我市相关农用无人机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解决续航能力不足和不能在流水线生产标准化产品的问题。其次,要降低价格门槛。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将植保无人机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目前,河南省已把植保无人机列入农机补贴范畴,农民只需支付1/3市场价格的钱,就可买到农用无人机。
农用无人机的技术和维修也是其推广应用的关键。杭伟建议相关农用无人机制造企业加强对种植大户的操作培训,让其成为控飞能手,成为主要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