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本报刊登了《市民夜逮肉知了,挣钱还能享口福》一文,引发网友热议。有人回忆童年,上班族感慨收入高,吃货们对美味知了深有体会,还有许多网友担心生态遭到破坏。
捕知了勾起了许多网友的童年回忆。“用火烤,好吃,乡下穷人家都经历过的普遍故事。”“童年最好的肉食来源。”网友@GNODIAD评论称:“小时候经常在树林里捉,无聊暑假就是这么过来的。晚上捉爬的,洞里、树上都有,白天用带面糊或者网兜的长竹竿逮。童年回忆呀!”
也有人被“专业捕手一个夏季可挣数万元”的高收入而吸引,“比上班和炒股都强,稳赚不赔呀。”“捕知了都能月入万元,你拿多少在武汉混?”比起价格,安徽、山东的网友则称,襄阳的价格要便宜不少,当地能卖到每斤50元以上。
吃货们则分享了各自的独特做法,“去头去尾,加盐翻炒。”“小时候姥姥经常做,加点酱油一起炒。”网友@app微言大义还提出了高蛋白以外的功效,“小孩食积,消化不好,吃这个非常管用。”
此外,网友关注最多的当属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网友@憬悠表示担忧:“一直觉得没有知了声的夏天是不完整的,求放过知了,再这么下去,知了会不会灭绝呢?”也有网友提出反驳,网友@篱落他乡称:“知了是害虫,它们爬到柑子园的树上用尖嘴吸取枝干的汁,枝干就会枯死,果实就长不大。”网友@新超级米粉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该是提倡适当捕捉的时候了,虽说蝉是害虫,但也不能赶尽捕绝。在一片林区应该设置禁捕区,以保证能有成虫活下来,否则会灭绝的。”
捕知了是否会对生态造成破坏,记者就此咨询了相关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林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涂炳坤,长期从事对杨树的研究,他表示知了主要生长在杨树上,用头部下面针样的嘴巴刺吸植物汁液维持生命,然后在树枝里产卵,等枯枝落入土壤中,依靠吸取树根的汁液为生。对杨树来说,它是害虫。市民捕捉知了,限于在局部区域内进行的小规模捕捉,并不会造成知了的灭绝。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航则提醒,现在知了成了名食,有些地方捕捉知了的人很多,大规模捕捉,可能会造成部分区域短时间内的绝迹,对整个生态的平衡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