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襄阳市政府将“教育云”工程建设纳入了全市民生工程的“十件实事”,进行整体部署和实施。“教育云”工程的实施,对襄阳教育尤其是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哪些影响?“教育云”在推进过程中又面临哪些困难?记者以襄州区伙牌村小为样本,对此进行了采访
襄州区伙牌小学是一所村级六年制小学,现有学生168名,其中七成以上是留守儿童,学校在岗教职工19名,50岁以上教师11名,40岁以下教师5名,教师平均年龄49岁,教师老龄化严重。
农村孩子的学习困境
7月4日,伙牌小学放暑假,趁着在外打工父母返乡接孩子的空隙,伙牌小学组织学生家长学习襄阳教育云平台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襄阳教育云平台由网站、电子白板等构成,网站由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三部分组成,三个空间的内容分别针对不同的群体,用手机号和密码登录后,分别以不同的界面出现,这种空间类似QQ空间,具有专一性和针对性,从小学一直伴随到孩子上完高中。云平台的移动客户端叫“优教信使”,两者功能大致相同,教师、家长、学生可以在手机上完成相关任务和操作。
四年级学生杨佳怡的父母常年在厦门打工,她一直跟着爷爷生活。“不出去打工,生活很拮据,出去打工,又耽误了孩子。”说起女儿,杨佳怡的妈妈张秀芬有些无奈,女儿天资聪颖,可看着学习成绩一年不如一年,张秀芬决定回家照顾孩子,她说:“挣钱也是为了孩子,外出打工耽误了孩子,得不偿失。”
这个80后妈妈,有着农村人的朴实和腼腆,“平时想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打电话给老师又怕打扰他”,最终,张秀芬是犹豫了再犹豫,才偶尔把电话打出去。“现在有了教育云平台,手机上就能看到孩子的作业、在校表现以及老师的意见建议,方便多了。”说话间,张秀芬打开了她的家长空间,她看到了语文老师王秀芳给她的留言:杨佳怡在课堂内外埋头苦学,中午只是稍微趴一会儿,这样并不好,请你与学校配合,教育孩子注意劳逸结合,不打疲劳战。“以前老是教育孩子要用功,看到老师留言,才想到让孩子注意劳逸结合。”张秀芬说。
农村孩子家长文化知识普遍偏低也影响了孩子的教育质量。六年级学生姜家豪的父亲姜尚坤文化水平不高,每当孩子拿着作业问他问题时,他都会甩给儿子一句话——“明天到学校问老师。”时间一长,姜家豪学习积极性降低,成绩直线下降。姜家豪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老师和爸妈经常说我不是一个笨学生,每次遇到学习难题,在学校可以问老师、同学,可回家后问爸妈,他们总会丢一句‘知识早忘光了,明天问老师去’,我觉得他们不重视我的学习,慢慢地就变得不爱学习。”
今年初,有了教育云平台后,姜家豪做题特别起劲,他说:“在平台上做题,做完就能打分,每个题都有答案和解题过程,学习起来轻松了不少。”
村小有了“云老师”
教师老龄化严重是多数村小面临的一大难题,伙牌小学也不例外。51岁的范安志在伙牌村小辛勤耕耘了35个年头,初中毕业的他,习惯了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他对自己的评价是“知识老化,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差,儿子给我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两年了,我还只会打电话、发短信”。
范老师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接触电脑时的情景。2009年,他带着孩子到镇上参加期中统考,看到镇小教师办公室几个教师在电脑备课,他瞅准了一台没人用的电脑,也去想尝试下新鲜事物,可是捣鼓了半天,也没有打开电脑,最后他问边上的老师,“电脑是不是坏了”,招来一阵嬉笑,他只得灰溜溜地离开办公室。从此,看到电脑他就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