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余株中华蚊母,在秭归县建东村光伏发电基地生长茂盛,不时吸引游人前往观赏,这20多亩绿油油的矮小植物来头不小,它就是国家二级珍稀植物。昨天,记者现场看到了这幅美景。
中华蚊母是我国特有植物,虬枝碧叶,开花时小红花密布如星,美不胜收。三峡蓄水前,在秭归峡江山坡、石壁、水岸消落带有少量分布,夏季被水淹没便进入休眠期,其他三个季节仍可正常生长,峡江百姓因此叫它“水浆柯子”。三峡成库后,大部分中华蚊母原生种群消亡,该植物被称为“活化石”,抢救行动迫在眉睫。
去年,国家电网公司启动阳光扶贫行动计划,投资850万元在秭归茅坪镇建东村建成了26.73亩的光伏发电基地。为在光伏基地套种作物,将土地的经济价值最大化,国网秭归供电公司搭设了2米高的光伏板棚架,在选择作物时,他们了解到中华蚊母的稀缺价值,花10余万元种植了7万多株中华蚊母种苗。
当年8月,建东村光伏发电基地建成,年发电量可达68万千瓦时,每年可收益60多万元。这种“农光互补”行动,既有了光伏发电收益,又抢救了“植物活化石”,中华蚊母造景后,市场价格从数百到数千元不等,这笔收入和光伏发电的收益,都将作为项目扶贫资金,为农村发展输血。(记者唐宜贵、通讯员崔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