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到了清明扫墓的时节,和往年一样,城区大公桥社区的李玲仍不忘到窑湾公墓给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太婆婆扫墓。算起来,这分坚持到今年已经是第33年。
李玲今年已58岁,说起与这位老婆婆的结缘,还要追溯到她还是20岁小姑娘的时候。“那时我在解放路粮油店工作,经常有一位老人独自到粮油店买米、买油,看到她蛮不容易,就开始帮她。”李玲回忆说,当时她经过了解,得知这位老人名叫蔡盛,当年已年近80岁,身边无亲无故,是一位孤寡老人。出于内心的不忍,李玲从此便开始每天帮蔡婆婆往家里送米、油等一些生活物品,顺道还帮老人做家务,陪她说话。久而久之,两人便情同祖孙,李玲也亲切地称老人为“太婆婆”。
过年过节我基本上都不在自己家里,都是跟太婆婆一起过的。”李玲说,也正因为如此,街坊邻居们都把李玲看做了老人唯一的亲人。“因为她身边没有子女,所以居委会一发现老人家有什么情况就通知我去。”就是在李玲细致入微的照顾下,老人愉快地度过了最后的时光,直到1984年,老人离世。李玲说,老人去世那天她正在参加元旦长跑,听说消息后,她立即赶回去处理后事,并到殡仪馆为老人整理好骨灰。
直到2011年,蔡婆婆的后人们几经周折来到宜昌寻亲,李玲这才知道老人原来是一位烈属,且其后人大都很有成就。得知李玲对老人多年的精心照料,蔡婆婆的后人们称她为恩人,还找到李玲家里,拿出一叠厚厚的美钞向她表示感谢,都被她婉拒了。“我做这些事,也不是要图什么回报。”李玲说。
后来,李玲与太婆婆的后人一起将老人的骨灰安葬在窑湾公墓,每年清明,她都会到太婆婆的墓前祭扫。“太婆婆出身于革命家庭,我希望她在天之灵保子孙后代们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也希望她在天堂里一切都好,这些年我一直很思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