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小李在城区某行政机关上班,每年清明,他都会和父母一起去城区窑湾公墓为已故的爷爷扫墓。今年,小李和全家去花店里买了一大束菊花给爷爷上坟。“以前每年去扫墓都会带些鞭炮和纸钱,燃放时烟雾缭绕,影响了环境。今年,我市提倡文明祭祀并禁鞭,我们自然要响应政府号召,保护好环境。”
小李还告诉记者,他看到今年不少墓碑前都用鲜花替代了纸钱和鞭炮,周边环境也干净了许多。记者随后走访城区多家花店,看到花店里都摆放着许多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前来买花的人络绎不绝。城区千色花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清明期间,店里的菊花销量比以前增长不少,几乎都快卖断货了。城区西陵一路一家花店店主也告诉记者,清明节前后,该店一天菊花销量最高可达三百多束。
随着市民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市民扫墓的方式也越来越文明,绿色环保扫墓蔚然成风。记者看到,除了鲜花祭祀增加外,不少市民也选择了网上祭祀。我市许多公墓和陵园都在网上开通了网上祭祀平台,一些市民通过这个平台建纪念馆,在网上为逝去的亲友“上香”和“献花”,还有不少人通过在网上写祭文的方式来缅怀逝去的亲人。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在有些条件允许的县市,居民会通过植树的方式给逝去的亲友上坟,既寄托了追思,还为大地增绿,可谓是最环保的祭祀方式了。
新科技:宜昌试水二维码墓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手机智能化,二维码开始充斥我们的生活。前段时间有个“二维码扫墓”的段子在网上很火,用手机扫一扫墓碑上的二维码,就能了解逝者的生平等文字和图像信息。记者了解到,这种以电子网络扫墓的新形式,是将逝者生平事迹、影像资料等信息进行电脑整理、编排上传到后台,形成二维码。祭扫者使用手机上的二维码扫描软件,可直接扫描二维码进入链接,通过手机了解逝者生平,进行瞻仰、追思和祭拜。据了解,目前,这种方式在杭州、宁波、台州、重庆、长沙等市的公墓里开始推广实施。
记者了解到,虽然我市目前尚未开展二维码墓碑业务,但已有陵园和公墓准备“试水”。宜昌水晶山陵园位于我市猇亭区,有1万多个墓位,该陵园副总经理向国锋介绍说,二维码扫墓是一种全新概念的祭扫方式,既保护了环境,又方便了市民。“对公墓管理者来说这也是一种新的延伸服务,我们目前正在开发这项服务。准备聘请专业的网络公司来进行后台维护,然后将墓地主人的相关文字和视频制成二维码印在石碑上和上传到网上,让市民通过这种方式来追思故人。”向国锋说。
向国锋同时也坦言,目前该陵园也是在摸索过程中,二维码扫墓是否能在宜昌推广开来,具体还要看市民观念和认同程度如何。
市民:年轻市民认同二维码扫墓
记者随后又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虽然大家意见不一,但年纪稍轻一点的市民对于二维码墓碑的方式普遍能接受。
今年32岁的韩女士在我市某小学担任语文老师,她对二维码自然不陌生。“把逝者生前的照片、视频制作成二维码刻在墓碑上,到了扫墓的时候,亲友可以一边祭扫,一边通过图文视频怀念故人,这种方式比较温情。另外,对一些小孩子来说,让他们可以通过视频看到祖辈们的音容笑貌和生平事迹,能更好地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和家庭观念的认识。”韩女士说。
还有市民建议可以在我市的烈士陵园和一些逝去的知名人士墓碑上印上二维码,这样扫一下墓碑,就能了解历史或者是名人的生平事迹,既追思了先人,更教育了下一代,这样的扫墓更有意义。
但是,一些老年人对这种方式存有疑虑。今年65岁的张爷爷对记者说:“我只会用手机接打电话,从不上网,根本不会二维码。再说了,扫墓时不上香、不烧纸钱,就拿着手机对着墓碑扫啊扫的,这太不尊重先人了吧?扫墓祭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遗失。”
网上祭祀、二维码扫墓,这些是新风尚还是亵渎了对先人的感情呢?有人认为这不值得提倡,也有人认为这是顺应新形势而出现的新观念,可以实行。
为此,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杨学芬认为,清明节是对祖先的一种缅怀,通过这样的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现在国家将清明节定为法定节日,让大家回乡祭祖,家人团聚,也是希望通过这个节日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家庭、家族和家风这些好的文化传统。
杨学芬表示,传统祭扫方式需要焚香燃烛、点炮烧纸,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变迁,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受关注,扫墓方式也应“更新换代”。“扫墓是以祭扫的形式表达缅怀,其用意应在慎终和传承先人的美德,表达后人的感恩,不在形式,更在于心意。二维码扫墓和网上祭祀一样值得提倡,这些新颖的方式是在与时俱进的同时,用高科技的方式让人们更直观地抒发情感,也让祭扫方式更文明健康。”杨学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