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用具记录着农耕生活的变迁,也最能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那一抹乡愁。”昨日,仙桃籍藏友刘有山面对斥资百万元淘来的千余件农耕物品,如数家珍,兴奋不已。
在仙桃市丁刘村一座三间400多平方米的临时板房内,楚天都市报记者看到,刘有山收藏的农耕物品中,有经鉴定系明代的木质花灯、清代的秤砣、石槽、石磨,有近现代木、铁结构的各式织布机,还有不同材质的犁、耙、耖、磙及桌、柜、椅、凳等,林林总总,总数达1300余件。刘有山告诉记者,这些物件看似摆放得杂乱无章,但他心中有数。
现年58岁的刘有山,祖籍沔阳(今仙桃)。18岁时,他跟随家人迁居武汉,婚后定居海南,先后从事进出口贸易、建筑雕塑等。“虽离家很早,但这些传统农具伴随我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代。”工作之余,刘有山跋山涉水到处搜寻、购买农耕物件。
这些年,他多次往返海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收集农耕物品,花费近百万元。一次,他在大悟山区一农家淘得一清代的石槽,但对方就是不卖。他好说歹说,村民最终被他的真诚感动,同意转让给他。
在一般人眼里,这些看似毫不值钱的“破烂货”,刘有山却当做宝贝,早晚相伴。前不久,他支付一万多元物流费,将宝贝们从海南运回仙桃老家。
刘有山说,他收藏农耕用具目的,是让后辈们从实物上感念时代的变化,记住心中那一抹乡愁。他想尽其所能,也希望有人相帮,在老家仙桃创办一家农耕民俗博物馆。目前,相关申办手续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