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10月27日讯(记者王荣海 通讯员张帆 实习生朱希)一出门,就可看到路牌、公厕等便民服务设施双语导引,到社区餐厅就餐有双语服务员,点菜有双语菜单,社区警务室至少有1-2名掌握外语的警务工作人员。
10月27日 ,武汉市召开国际社区建设工作推进座谈会,听取国际社区建设相关建议和意见。记者从会上获悉,武汉市将出台国际社区建设新标准。
武汉市正在征求意见的国际社区参考条件修订稿中,列出了国际社区的基本参考条件。
在国际社区,外籍及归侨常住人口、就业及常规访客人数在社区总人口中至少占2%—3%;
商业配套方面,具有一定量的国际化水准的商业特色街及社区服务业特色街区和丰富的社区商业类型,具备多国餐饮、进口食品超市等配套综合服务配套项目,满足社区中外居民的品质生活需求。
社区内应具有地区信息服务双语导引牌,涵盖辖区地图。步行5分钟路程区域,有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设施信息的双语导引;步行15分钟路程区域,可以看到交通设施、地标性建筑信息的双语导引。社区内或周边商户应具备完善的双语牌匾标识规范,餐饮服务业双语服务人员、双语菜单等服务齐全。
针对国际住户,国际社区可提供语言交流、交通出行、生活便利等国际化物业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应在社区配套用房及社区公共设施、内部道路等地设置双语或多语标识,一些重要通知、警示、宣传单、便民手册应提供两种或以上语言的国际化版本。
修订稿提出,国际社区应配备至少具备英语服务的中外文信息服务站,并根据住户国籍配备其他语种工作人员,外语工作人员英语水平能够一般表达,口语沟通流利(其他语种应达同等水平)。国际社区应设立具备安保功能的境外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站,安保设施齐全,配备至少1-2名掌握外语的警务工作人员,向境外人员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服务,通过多途径、多语言及时发布各类警情、社情、企情通报。
为了丰富外国友人的文化生活,国际社区每年至少举行1到2场社区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并在重要外国节日举办相关庆典活动,为外籍人士带来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居住氛围。
2013年,武汉市开始实施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去年,武汉市首次对社区国际化建设水平开展评审,金色港湾社区、武汉天地社区获评“国际社区建设优秀单位”。
据悉,近年来武汉市国际化水平快速提高,目前在汉长期居住的外籍人士约1.7万人,全市已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国际化社区。其中,金色港湾社区4000户居民中,177户为外籍居民;华中师范大学社区聚集了来自140多个国家的2000余名外籍留学生;武汉天地社区外籍人士居住比例超过5%,设立了涉外警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