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甸子历史文化街区现场调查快速推进,杨坚故居恢复重建如火如荼,东护城河原随州报社至解放路市场段整治正加紧谋划开工……开年来,随州名城保护工作全面展开,好戏连连。
随州是1994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域范围内曾有古随(曾)、厉、赖、唐、噩、贰等多个诸侯国,散布着众多古文化遗址、古建筑、石刻及古墓葬。由于历代战火破坏和长期自然风化、侵蚀,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设性”破坏严重,地面上现存的古建筑、古遗迹稀少,仅存的古建筑、古遗迹也岌岌可危甚至濒临损毁。
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调城市规划建设一定要凸显山水特色、文化传承,彰显随州历史文化个性,并为此逐年加大投入,加强历史文化挖掘,不遗余力地推进名城保护建设。
今年,随州市名城保护工作好戏连台,共推出“七大工程”,即:宣传教育引导工程,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以及微信、QQ群和沿街门店显示屏、车载显示器等,多视角、全方位地宣传名城保护基本知识、政策法规和随州悠久历史、灿烂文化。
建设严管严控工程,凡涉及文物保护区、重点历史地段和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先征询文物主管部门意见,不经文物主管部门审查或文物主管部门审查不同意的,规划部门一律不予审批;项目规划审批后、施工放线前,先由文物部门进行文物勘察,否则,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类破坏、损毁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等违法违规行为。
街区整治示范工程,在深入调研、科学策划、广听民意的基础上,全面启动草甸子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改造,以此为试点和突破口,探索建立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样式、统一配套市政设施和一户一策、分类实施的保护改造机制,为推进淅河老街、安居九街十八巷保护积累经验,探索方法路径。
项目建设推进工程,充分发挥市名城办综合职能作用,加强对东护城河改造、杨坚故居恢复重建等重点名城保护项目的组织协调、跟踪监管,加大对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申报创建的指导,提升全市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水平。
城市形象提升工程,依托随州山水、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管控,留住随州特有的地域环境、历史记忆、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在2016年完成全市历史建筑普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公布保护名录,建立保护范围明确、标志说明清晰、档案记录完善、经费保障有力、管理责任健全的历史建筑保护体制机制,确保全市历史建筑保护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
名城保护信息化工程,利用“数字随州”地理信息平台,将全市古建筑、古遗迹、古树名木等数字化、网络化,构建随州特色的名城保护“智图、智管、智网”应用系统,推进名城保护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