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如何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19日至21日,省委书记李鸿忠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我省扶贫工作,深入秦巴山区腹地的竹溪县、竹山县调研。他强调,要发挥贫困地区绿色生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实施精准扶贫,确保我省贫困地区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绝不让一个贫困地区“掉队”。
十堰是全国、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秦巴山片区和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全省四大片区中,不仅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而且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2014年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量为21万户、82.98万人。作为全省最偏远的山区县,竹溪县、竹山县在扶贫攻坚中更具代表性,脱贫任务更为艰巨。连日来,李鸿忠与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傅德辉一道,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深入到偏远乡镇、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和企业车间、项目工地,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民生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共谋扶贫开发,共话农村发展。
扶贫攻坚、脱贫致富,发展是“第一要务”,产业支撑是前提。位于竹溪县蒋家堰镇的关垭子楚长城遗址,是东周时期楚国修筑的战事工程。用石灰石、糯米、野生杨桃液为原料垒砌而成的城墙,历经千年风雨和战争洗礼依然坚如磐石。李鸿忠登上城墙,察看了解楚长城遗址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规划,叮嘱当地在搞好保护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将生态文化观光旅游业打造成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竹溪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梅子贡茶业集团、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竹山潘口水电站、邓坪农产品工业园等,都是依托当地丰富的绿色生态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龙头企业、扶贫项目和工业园区,为带动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李鸿忠深入厂房车间、原料基地、项目工地,了解工艺流程、产品研发、生产经营,以及带动农民增收情况,勉励他们按照资源利用最大化、工农业污染最小化、生态环保最优化的思路,加大产品深加工力度,着力培育名牌产品、建设“百年老店”,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承担更大社会责任,作出更大贡献。了解到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李鸿忠与省直有关部门、十堰市和竹溪县负责同志现场办公,研究利用财政资金扶持和市场思路解决困难的对策和办法,同时鼓励企业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做强做大。
作为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一个显著特点,目前十堰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山远山区、深山石山区和边远库区,交通信息闭塞、文化教育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自然灾害频发。如何攻克这些“难啃的硬骨头”?李鸿忠先后来到竹溪县蒋家堰镇敖家坝片区、竹山县麻家渡镇总兵安村、溢水镇东川村实地察看,问计基层。看到当地将分散在偏远山区的贫困群众集并起来形成了新型小城镇,实现了迁移扶贫、移民安置、生态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呈现出房屋统一化、村庄亮丽化、农村社区化的新格局,不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以综合配套,人居环境大大改善,而且因农户聚居、产业集聚为当地发展注入了活力,李鸿忠给予充分肯定,希望他们继续为扶贫攻坚和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积累经验、探索路子。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贫困户的生活状况到底怎样?扶贫工作做得如何?群众还有什么难题?都有哪些心声?李鸿忠十分关心。在竹溪县水坪镇沙坝村,李鸿忠随机走进村民颜昌礼、明昌喜家中,访贫问苦,嘘寒问暖。60岁的颜昌礼,一家3口,妻子长年多病,儿子智力障碍,生活贫困。
过去,当地政府对该户采用救济方式帮扶,现在通过金融扶贫改“输血”为“造血”,帮助其申请扶贫贴息贷款2万元发展养殖业,并由驻村干部进行结对帮扶,计划2016年底脱贫。李鸿忠鼓励他“坚定信心,有困难大家一起克服”。明昌喜一家两个孩子在校读书,目前主要问题是房屋过于破旧,当地政府则支持他申请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用于房屋改造,改善居住环境。李鸿忠鼓励说:“孩子读书是家庭未来的希望,等新房盖好了,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攀谈中,李鸿忠对当地通过一户一策、精准发力,推进精准脱贫的做法表示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