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孤寡老人的眼里,她是女儿;在孤儿面前,她是母亲。满院洁白的玉兰花见证着她忙碌的身影,送水送饭、拖地擦窗、帮老人孩子洗衣缝被、端屎端尿。她说:“我的工作是照顾好这里的每一名老人和孤儿,让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平凡朴实的话语,验证着她一颗无私、善良、美好的心灵。2013年她被全国老龄办、中宣部、教育部、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潜江市劳动模范。她,就是湖北省潜江市社会福利院护理班班长曾亚凤。
孝心抚慰孤寂的心灵
刚调入福利院的曾亚凤,从一名粮食系统职工成为一名天天洗尿片、日日闻屎味的护理员。
刚上班,她接管了一位80多岁的张奶奶,年轻时受过精神刺激的这位老人,脾气古怪,半身瘫痪,常把大小便拉在裤子里和床上,每次刚把床铺整理好,不一会儿就弄得乱七八糟,刚刚换上干净的衣服,没过多久就湿了脏了,只得重换再洗……
大年三十,本是个万家团圆的日子,曾亚凤没顾得上给家人烧上团年饭,像往常一样去给张奶奶换洗,心想让老人家过个干净年、平安年,可老人怎么也不肯动,在她的反复劝说下,老人终于掀开被子,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她强忍着胃部的翻腾,正准备将老人背下床,老人突然大发脾气,用手抓起床上的大便扔过来,一时间地上、桌上、曾亚凤的身上都沾上了大便,整个房间都弥漫着一股臭气,她脱下脏衣服,咽下满腹的委屈,麻利地将床单、皮垫、尿布换下来,又用热水将老人擦洗干净,清洗整理好房间,用她瘦弱的身躯将100多斤的老人背出背进,当张奶奶舒服地躺在床上冲着她傻乎乎地笑时,她已大汗淋漓,用她那满是冻疮,像肉包子似的手默默地搓洗着换下的脏床单、衣物。当她做完这一切的时候,远处传来了吃团年饭的鞭炮声和满院爽朗的笑声。
从事护理工作的每个节日,她总是在惦记院里的老人孩子,和他们一起包粽子,吃饺子,陪他们看电视,读报纸,做游戏,用她那颗淳朴的孝心抚慰着每个孤寂的心灵。
2014年的3月份,院里来了位70多岁的毛爷爷,因中风造成偏瘫,不会说话,生活不能自理。给老人洗澡时老人不肯脱衣服,她知道老人不好意思,连忙说:“您的岁数比我父亲还大,您就把我当自己的女儿吧,女儿照顾父亲是应该的”。老人有严重的哮喘病,吃一口饭,吐一口浓痰,每次喂饭,中途还要热一热,接着再喂。老人过生日时,她买来蛋糕,煮好长寿面,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人吃。10月份,老人病情加重,她不厌其烦地每天为老人擦洗身子,端尿喂药,生怕老人染上褥疮。老人临终之前,用笔颤巍巍地写道:“谢谢你,是你给了我一个安享晚年的家”。老人去世后,她含着泪水为老人穿上寿衣。当老人的儿子从广州匆匆赶回,看到父亲安详的面容时,感激地说:“谢谢你为我们做儿女的尽了孝,让我父亲渡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没过几天,老人的儿子媳妇特意送来了一面题有“老年之家,温馨乐院”的锦旗。多年来,把自己当成孝女的她,共为20多位老人送终尽孝。她说:“我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老人们能够在这里幸福地享受生活,毫无遗憾地走。”
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2015年元月,福利院收养了一个被父母狠心丢弃的出生仅6天的早产男婴,小男婴头顶未发育好,头部前面拱得很高,后面平平,瘦得皮包骨。她怜爱地抱过孩子,请示领导后将孩子送到医院诊疗。医生诊断后摇着头说:婴儿太小,体质太差,成活率低。看到男婴熟睡的小脸蛋,她不忍放弃,主动找到领导说:“孩子太可怜了,让我把她抱回家,保证把他喂好。”她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用她那点微薄的工资给婴儿买奶粉,买尿片,每天给患处清洗上药,彻夜守在孩子身边,随时量体温,观察病情。经过几个月的细心照料,孩子长得白白胖胖,人见人爱,她给孩子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福星”,希望孩子永远福星高照,健康快乐地成长。目前,市社会福利院共收养了4个孤残儿童,每一个都亲切地叫她“曾妈妈”。
真心换来院民的幸福
2006年,由于她护理工作出色,经过职工和院民民主选举,她被推选为护理班班长,在工作中她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带领护理班的姐妹们大力推行“热心、耐心、诚心、舒心、细心”的“五心”服务,实行人性化、亲情化、规范化的零距离服务,掌握每个院民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餐饮喜好,建立健康档案、交心谈心档案。并为吃斋和有特殊要求的老人开设特色小厨房,实现了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常规性服务向全方位服务转变。田应才老人观念陈旧,刚入院时常说:“宁可讨米要饭,不进福利院”,她了解这种情况后,主动找老人谈心,解除其心理疙瘩和思想顾虑,并为老人制订入住适应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和无微不至的关心,老人的观念转变了,性格开朗了,在曾亚凤温情照料下,老人动情地说:“我哪儿也不去了,我要在这里住到死,这里就是我的家。”细致、周到、温馨的服务,不仅赢得了老人们的赞誉,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和肯定,吸引了大批社会老人入住。
曾亚凤到福利院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最辛苦的护理一线,她默默无闻、尽心尽职、不图索取,视老人为自己的父母,视孤儿为自己的子女,用她的真情和爱心温暖着这里的每一个老人和孤儿,让她们享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