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麻城市2.6万多名党员干部奋战在防汛救灾第一线,把抗涝抢险、灾后重建当成“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考试,经受了一个又一个严峻考验,谱写了一首又一首动人赞歌。
铁肩担当战洪魔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危难面前勇于担当冲锋在前。
6月30日,麻城市张家畈镇申家冲村道路多处冲毁,路面积水1米多深,农田冲毁,桥梁冲垮,出行受阻,断水、断电、断通讯,瞬间成了一片孤岛——支援、外面进不去;转移、里面出不来。
在这危急关头,村支部书记夏冠军当机立断,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跑遍22个自然垸核实灾情,安慰倒房农户,及时组织疏散、转移安置受灾群众50余户、120余人。
党心连着民心,暖流胜过洪流。7月1日凌晨4时许,整夜的暴雨导致铁门岗乡四角门村陈家寨、施刘湾进出道路被淹。一直密切注意水情的村支书吴春喜,感到河堤随时都有溃堤危险,必须马上转移群众。情急之下,吴春喜开上自家的旋耕农用车,来回10多趟转移群众。到下午2时左右,吴春喜开车救出了130多名村民。他说:“再苦再累,全组没有一个人员伤亡,这是我最欣慰的!”
就在同一天,被网友称为“抱树哥”的黄土岗镇军转干部戴会林在给前来麻城救援的黄冈市公安特警带路时被洪水冲走,坚持抱树6个多小时才获救。
不顾自家危险,连续24个小时组织我们转移,程书记真是我们的好干部啊!”68岁的张大妈说。
程定明,一个年近60岁的老支书,不顾年岁已高,身先士卒,带领群众转移。
6月30日,特大暴雨导致乘马岗镇落衣山村电力、通信、交通中断,水库溢洪,邱家畈、王家垸、泗洼、祝家垸、熊家垸等几个小组成为孤岛,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危难之时显担当。年近花甲的党支部书记程定明,连续三天坚守在抗洪抢险一线,他既当指挥长,又当战斗员,带领村委一班人不等不靠,亲自划船,挨家挨户排查险情,转移安置18户54人。
无私无畏舍小我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危难面前舍身忘我心系民安。
龟山风景区龟峰山村支部书记杨胜余,自家房子受灾严重,顾不得转移安置,立即组织党员群众抗洪抢险,把55岁的杨和民从泥石流中拉了出来。
当时也没考虑那么多,就想着如果溃坝了,下游的老百姓都得遭殃。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村干部,如果牺牲我一个人,能换来整个下游老百姓的安全,值!”双庙关村支部副书记陈绍田那质朴的话语犹在耳畔。
7月1日上午10时许,陈绍田在巡查到该村范家坪水库时,发现水库水位急剧上涨,但水库溢洪道却无水流出,该水库位于海拔450米的山腰上,如不及时泄洪,及有可能造成溃坝,将会危及到下游几个村庄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管三七二十一,陈绍田拿起铁锹一个人走进与水库溢洪道相连的一个10余米深的隧洞中,借着手机的亮光,他发现隧洞被石块泥土杂草堵塞。他迅速拿起铁锹开始清理隧洞内的杂物,洪水随时可能冲开泥土将他吞没,但他咬着牙不敢有片刻的放松,将杂物一点一点的往外扒……
一个小时过去了,杂物清理干净了,陈书记泡在齐腰深的水里摸索着走出隧洞。这时他才知道镇、村干部给他打了很多次电话无法接通,都在四处找他。
无私者无畏。鼓楼办事处枫树村7名党员临危不乱,他们用油壶和门板自制简易救生筏,转移受灾群众和被困牲畜,筑起生命的“诺亚方舟”。
宋埠镇拜郊村党员、养殖户胡济福,利用自己的渔船转移受灾群众12人在自家吃住3天,无暇顾及渔塘,洪水冲走鳝鱼2000余斤,损失8万余元。
共渡难关解民忧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危难面前体恤民情解民忧难。
连日来,麻城的灾情牵动着在外老党员的心,他们虽然身在远方,心却在家乡。
95岁高龄、有着77年党龄的老战士、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委托女儿王宇红向麻城一次性捐款10万元。百岁老红军来显合、抗日老干部薛福顺带头献爱心。
成都文广新局熊成高听说麻城灾情严重,捐赠1万元。“我是麻城移民后裔,同麻城血脉相连,支援麻城灾后重建,我应尽自己的一份力。”他说。
7月4日,麻城市各地各部门举行了以“抗洪救灾,我当先锋”为主题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吹响了救灾重建集结号。至8日,短短四天,在职、离退休党员共捐赠301万余元。
面对洪水肆虐的家园,麻城广大党员一方面踊跃捐款捐物,另一方面,积极带领当地群众开展灾后生产自救。
就是瘦几斤,也要把任务完成。”7日,在接受岐亭镇党委去荣家洲村驻村救灾的任务后,驻村救灾队下定了不完成任务不撤退的决心。
荣家洲村是该镇的重灾村,全村372栋民房351栋进水、进水最深达2.3米,倒塌民房15间,冲毁道路750米,农作物种植1700亩全部绝收,6户养殖大户平均受灾50万元以上。
至9日下午,驻村救灾队已修复冲毁道路750米,保证了村民通行,清除垃圾75车,清理掩埋家畜家禽尸体3万只(头),复耕土地500亩。“电通了,路通了,水也有得喝的了,多亏有镇驻村救灾队的帮助。”荣家洲村受灾群众交口称赞。
铁门岗乡在人员分配上采取党员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三包”模式,全员参与灾后生产自救。
截至13日,该乡共投入机械150余台套、劳力800余个,在西河、吴李等重灾村旋耕水田、耕作旱地100余亩,引导群众抗灾自救,最大限度挽回损失,力争群众在大灾之年不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