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救援
自4月27日抵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至5月8日踏上归程,蓝天救援队队员大冶人皮建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救援队员们一起,在尼泊尔地震灾区度过12个日夜。在此过程中,皮建军和他的80余名队友,共挖出收殓19具遇难者遗体,并协助灾区群众做好防疫、治水、供电、医疗救治等工作。
蓝天救援队,是一个最早由户外运动爱好者志愿发起,从事户外遇险救援的民间公益性团体。2010年9月,国内第一支救援队正式在民政局注册,迄今,该团体已在全国31个省成立108支分队,湖北共有2支,位在黄石和黄冈。此次参与4·25尼泊尔地震救援,皮建军是省内唯一一名蓝天救援队队员。
接到消息立刻报备赶赴灾区
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地震发生10几分钟后,蓝天救援队总队发出要求参加救援的通知,此时皮建军正在磁湖进行水上打捞演习,得知启动报备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立刻向总部报备,表示自己即刻可以出发。
生命救援刻不容缓,队友们立刻为皮建军订机票、安排行程。26日下午1点,皮建军从大冶出发,赶赴武汉天河机场,坐上下午3点15分的飞机,3个小时后到达广州白云机场,与其他省市24名蓝天救援队队员组成第一梯队,登上飞往加德满都的飞机。但因加德满都机场拥堵,皮建军所乘坐的飞机无奈降落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机场。4月27日下午5点多,一行人才最终到达加德满都。
匆忙休整过后,皮建军来到杜巴广场,开始在废墟上寻找生命迹象,或经当地居民介绍对民居、商超、医院等建筑逐一排查,用随身携带的各种工具,甚至徒手开挖,将埋在地底的遇难者遗体挖出。皮建军的第一场救援行动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才有人换班,短暂休息2个小时后,再继续下一场救援。
皮建军与队员们的“大本营”,是位于加德满都的一个中餐厅,但大多时候,救援现场就是他们的“餐厅”和“床”。累到受不了的时候,靠着墙,拉下帽檐,一闭眼就能睡着。水是灾区的稀缺物资,皮建军每天只有随身携带的600ml水作为补给。救援需穿上防化服,在高温和高强度劳动下,一天下来,全身像从水里提出来一般。由于出的汗比喝下去的水还多,皮建军开始严重便秘,持续两三天后,吃了队友递来的药,才好受了一点。
感动、痛心、遗憾交织的12天
4月31日,加德满都一处废墟下的场景让参与施救的队员们都沉默了,接着有人开始小声抽泣。一个年轻的母亲,怀里抱着一个四五岁大的孩子,这个生命最后的拥抱如此之紧,以至于队员们无论如何用力,都无法将这对母子分开。昨日讲述这个细节时,皮建军再次哽咽。
由于路上的耽搁,蓝天救援队队员们做的大部分工作,并非对幸存者的搜救,而是寻找遇难者遗体,这也使得哪怕是一点点生命迹象,在他们看来都尤为珍贵。有一次,蓝天救援队的一名天津队友用生命探测仪探测到生命信号,虽然信号越来越弱,但另一支救援队却坚持自行救援,不接受其他队的协助。仅仅几个小时后,再去探测时,已显示无生命迹象。提到这件事,皮建军既痛心又愤怒,他所理解的救援,是以抢救生命为第一己任,绝非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