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怎一个“爱”字了得!
湖北新闻网(汉川市脉旺中学 谢妙进) 《背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八年级上册教材的一篇课文。全文通篇不见一个爱字,却谱写出了一首圣爱之歌。文中四次写到背影,四次写自己流泪,写了父亲说的六句话,语言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真挚地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恩和与怀念。
1917年冬天,朱自清71岁的祖母在扬州病逝,接到噩耗的朱自清与父亲回到扬州奔丧,满目的凄凉,使他禁不住潸然泪下:往日家中气派的巨大古钟、朱红胆瓶、碧玉如意、板桥手迹,早已不见了踪影;花厅墙上零落的挂着几幅清人字画,一张竹帘;满院的枯枝败叶,一片狼藉,一派凄惨之极。丧事完毕后,朱自清和父亲一起坐火车北上,在南京车站父子别离,于是便有了父背影中那感人肺腑的一幕。
四个背影
四次写背影,实质是以背影作为自己叙事、抒情的线索,彩线串珠,贯穿全文。
首先,朱自清用“背影”作为题目,非常显豁的突出了背影。
其次,文章开篇就提到难忘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经两余年了,但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段话采取倒叙手法,不仅开篇点题,而且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给自己的印象之深,为后文颂扬与怀念父亲蕴积了情感。
第二次写背影是“买橘送别”这件事。看到父亲为自己买橘子,在月台上爬上爬下的艰难背影,是文章的高潮部分,也是整篇文章中刻画父亲形象最细致的地方。这部分内容中,作者细致描绘了父亲的动作、体态、衣着打扮。买橘子,本来不是大事,只因为此时家境凄惨,经济拮据(为了省钱,与脚夫讨价还价),家人心情沉重,特别是看到父亲蹒跚而缓慢的体态,一股感动油然而生,背影便在心中永远定格。
第三次写背影,是在与父亲分别之后从人群中艰难寻找的过程。“再也找不到了”一个“再”字,写出了依依惜别之情,父子情深跃然纸上。这一次对背影逝去的追忆,包含作者无尽的牵挂。
文中结尾的浮现背影,从信中得知父亲困顿的境遇和颓唐的心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浮现出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不仅成为“我”终生难忘的一个画面,而且是儿子对父爱的感情的升华,与开头首尾相呼应,令人带着淡淡的忧伤掩卷回味,又像一尊雕像似的矗立起来,永远存在读者心中。
四次流泪
“我不禁簌簌的流下眼泪”。因为年轻,感情脆弱,面对家庭的不幸,情不能自己,留下了哀亲人之逝,伤家庭之悲的泪。“眼泪”创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我的泪很快的来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家庭的不幸,令朱自清心情悲凉,失意落魄,而父亲对自己的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让自己倍感温暖,感动之情溢于言表。在此,“眼泪”是对文章深深的理解。
“我的泪又来了”。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父亲,为自己买橘子令他感动,而此时是与父亲的分别。“自古多情伤离别”,一头是到外地求学的儿子,一头是肩负家庭重担的父亲,想到以后家庭的重担,又要由父亲一人挑起,懂事而又无能为力的儿子怎能不流泪?此时“眼泪”是对父亲的无限的感激、依恋。
“晶莹的泪光中”,则表明思念之深,是对父亲“大去之期不远”的忧伤,是对父亲命运多舛的悲叹,更是深切的回忆。
六句话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好一个坚强的父亲!面对家庭的不幸,他强忍内心痛苦,还要安慰儿子,不让儿子过于悲伤。语言虽不华美,却饱含了父爱深情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子同到南京,父亲为了找工作,儿子为了到北京求学乘车。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本来可以托别人送儿子,儿子也可以自己走,但是儿子在他的心目中高于一切,唯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这是舐犊深情。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父亲也看在眼里,自己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送罢儿子,又惦念旅途平安。等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了平安,才彻底放心。
“进去吧,里面没人。”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投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父亲想着向儿子报平安,可毕竟岁月不饶人,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作为父亲的,多么盼望儿子“常回家看看”,否则父亲是死不瞑目啊!读到此处,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戴着老花镜,眼珠昏黄,双手颤抖着读着儿子的《背影》的老人。
是啊!背影,怎一个“爱”字了得!
- 脑天才:哈佛新发布!教育出成功孩子的父母有9大共性2019-06-19 09:18:04
- 无中生有,在山里建设一个操场2017-08-02 08:12:56
-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角 需平和心态看待2016-06-07 0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