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心得
龙感湖中心幼儿园 王文青
孔孟博雅的盛世君子文化中蕴涵着重要的育人价值,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须不断开拓视野、更新理念,以孔孟之书声,以博雅之视野,实施礼仪文化教育,让幼儿先彬彬有礼,然后君子。
一、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季氏》云:“不学礼,无以立”。在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以礼修身,以礼为重。从古到今,在千年的文化传承之中,礼乐文化也被保留下来,并渗透在了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之中。
带小班时,班上有一名幼儿,在幼儿园见到老师和小朋友从不打招呼,集体活动中自由散漫,与班上小伙伴玩耍时常常因为一点事情就发生争吵或动手打人,老师与家长多次沟通。奶奶说:“孩子父母长期在外工作,从小跟她和爷爷在一起,孩子在家稍有不如意,就会哭闹耍赖发脾气。”奶奶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会懂事,造成孩子的放任自流,导致孩子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
现在的孩子出生于物质生活优越的时代,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再加上家长一味的宠溺,让很多孩子变得没礼貌、脾气大,在他们的内心不懂什么是礼仪。
我不断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在多年的工作经历之中,我慢慢找到了答案。因为我们的教育过于功利性了,比起孩子养成好的礼仪习惯,家长们更在乎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被他人欺负?在这样的教育需求之下,我们的教育自然也比较重视知识方面的培养,礼仪教育成为了教育中的薄落环节,老师自然也会在这一方面存在怠慢的行为。
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要感受到礼仪教育开展的迫切性。而礼仪教育开展的最好时期,就是学前教育。虽然我们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安排特定的礼仪内容,可是我们却要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之外,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习惯,坚持让孩子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从细节处培养礼仪规范,从而彰显我们礼仪之邦的风采。
二、礼乐文化,融入集体教学活动中
朱熹《朱子家训》云“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古人尚且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习惯,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拒绝这些好的习惯呢?我们如何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开展礼仪教育,我们要在一日生活中,引导孩子们去形成好的习惯从而帮助他们去保持好的状态,习惯成自然,习惯能影响他们的言行举止。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以游戏活动贯穿的,用游戏来表现“乐”。参考儒家的思想,我们开展礼仪教育也可以将“礼”和“乐”结合在一起,并恰当得表现出来,。例如,孩子在一日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文明、不友好的现象,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表演游戏,如《请让我来帮助你》《安静》《对不起,没关系》等主题表演活动,让孩子一起合作表演,在表演中学会使用文明语言和礼仪。
教师应抓住一切的教育机会,来实施对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例如: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巡视孩子们的表现,就发现美工区孩子们的操作台非常凌乱,桌面上的材料乱七八糟的摆在上面。有两个小朋友还在争抢材料,俨然要争吵的势头。看到我来了以后,两个孩子开始“告状”,此刻作为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解决眼前的矛盾,还要做好礼仪教育,让他们从内心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好,并能够做出有礼貌、懂谦让的好孩子。
这样的随机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老师要做的则是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将礼乐文化融入集体教育活动中,引领孩子们走上君子之道。
三、礼仪教育,贵在坚持
“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国藩晚年的一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重要的不是反省,贵在坚持。
例如:每天孩子们来到幼儿园,我都会站在教室门口迎接他们,主动和每一个小朋友打招呼,跟他们问好,他们就会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时间久了,孩子们也学会了主动问好。在日常活动中,我摒弃了自己高高在上的态度,而是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交往,用自己的行动教孩子们学会微笑待人和说谢谢,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餐桌礼仪及道德品质,以及对他人的友爱与信赖。
无论是生活还是在游戏活动中,我都会鼓励他们去“自己去做”,不给别人添麻烦,希望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成长。正是这样的坚持,我班级的孩子们养成了积极的听、说、问的态度和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可见,礼仪教育不是一日的教育,重在习惯,贵在坚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一名学前教育者我们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更要能够及时地捕捉到这些时机,并采取有效措施,渗透礼仪文化的培养,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在其中得到有效适宜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坚守孔孟博雅的盛世君子文化,用君子之操守和品格,来启迪孩子不断成长,用君子之道、君子之德、君子之风、君子之格,塑造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们,造诣国家的未来。
作者简介:王文青,龙感湖中心幼儿园教师。从教二十多年数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在工作中认真、细致、用心的呵护每一位幼儿,做甘甜的雨露,灌溉每一株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