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随便让女乘客进驾驶舱的飞机哪个敢坐?
昨天,一张乘客进入飞机驾驶舱的图被高频度曝光。图片中,一名身着便装的年轻女性坐在机舱驾驶位上,面前摆着茶,对镜头做出V字手势。这张图片在近日被举报之后,事发航班所属航空公司桂林航空作出回应:机长违反民航规章让无关人员进入驾驶舱,处以终身停飞惩罚,涉事其他机组成员处以无限期停飞并接受公司进一步调查。
桂林航空的这一处罚,严格遵照规则,以乘客安全为重,不回避、不护短,值得肯定。不管是出于防止劫机还是驾驶安全,监管机构和航空公司都十分注重飞机驾驶舱内安全。按照2017年10月发布的《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修订版)规定,只有机组成员、局方监察员等6类人员允许进入驾驶舱,普通乘客、家属都是不准进入驾驶舱的。
机长肯定是知道这个规则的,不过,或许是认为,飞机处于平飞期间,非常稳定,一个人进入,几乎没有安全风险。这种想法符合经验,但却不符合规则。规则是排除了人性的麻痹之后,基于更大层面统计数据的经验。无关人员进入驾驶舱的惨剧已有先例。1994年3月22日,俄罗斯航空593航班驾驶员让自己的两个孩子,15岁的埃德加和他的姐姐雅娜进入驾驶舱,并让他们体验驾驶,结果不幸引发坠机事故,导致全飞机75人遇难。
关于安全,有一个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个法则不仅强调了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而且也强调了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而严格执行规定才能时时提醒机组人员的责任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桂林航空也严厉处分了同机组人员,就是基于其没有做到相互提醒、相互监督。
总体来说,这件事情本身非常简单:严格执行规则,违规必究。不过,在舆论层面,却有些更深刻、更耐人寻味的东西。
驾驶舱各种设施,关系着一飞机人的性命,再怎么强调安全也不为过。不过,虽然这一次违规带来的潜在危险很大,影响很坏,各大媒体都即刻跟进了相关评论,但整个事件在社交媒体中却波澜不惊。相比之下,高铁上占座、扒着高铁门不让关,甚至未必是故意下车被老虎咬了的人,违规危害小得多,但引发的公众仇恨、愤怒却大得多。
2018年,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后,网络上流传着不少线索,比如,视频中司机猛打方向盘的行为;还有网上流传着的所谓培训司机故意撞车的截图;还有当地公交车在乘客抢方向盘时的多次撞车事故。这些线索都指向了一个隐秘的行业“潜经验”,但都被忽略了。
某种程度上,“机长不守规”这样一个事件不能激起大的波澜,就如同人们对坠江公交车司机的奇怪行为以及事后流传的各种线索的忽略——我们对公交车上、地铁上的大妈更严厉,而对掌握方向盘的人却显得很宽容。
与司机争吵并肢体攻击司机的乘客,是典型的大妈形象,而作为普通老百姓代表的大妈,往往是不遵守规则的典型形象。横穿马路、随地吐痰、横蛮地霸占座位、扒住高铁的门不放,加上攻击司机,汹汹舆论之中,他们就是搞坏秩序的人。但事实是,在造成安全风险上,“有权者”和“无权者”不是同一个等级的,真正有能力造成惨剧的,需要不断被提醒、被警醒、被监督的,是那些掌握方向盘、操纵杆的人。
舆论本该严厉对待后者,就像此次桂林航空一样,机长、司机、船长,乃至所有提供公共服务的人,他们是公共安全的防火墙,他们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防止、抵消、弥补普通老百姓的不恰当行为。如果在2018年11月,重庆公交坠江之后,人们对司机的行为稍微多注意一些,由此,再把相关提醒、警醒延伸到那些驾驶着公共交通工具,掌握公共服务的人身上,那么,这位机长看到之后,会不会从“掌握方向盘的人”联想到自己是“掌握杆驾驶”的人,这一事件是否可以避免?这位机长的前途是否也可以避免毁于一旦?
- 天津新增4例境外输入病例:均是巴黎飞北京同班乘客2020-03-23 11:51:50
- 第三架返港包机接回钻石公主号5名中国乘客抵港2020-02-23 08:00:57
- 地铁乘客突发心脏骤停 工作人员用AED成功施救2020-01-09 15:59:03
- 乘客登机时向客机扔硬币致航班取消 被判赔偿12万2020-01-02 08:11:28
- 拼车乘客不满行驶路线 殴打滴滴司机并咬伤其鼻子2019-12-18 16:57:22
- 女子遭暴打毁容涂大便 媒体:别被"出轨说"转移焦点2019-12-17 17: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