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俏: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会保持年均2.5%甚至3%增速
新京报讯(记者 侯润芳)改革开放以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如何看待未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表现?今日,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国年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其对未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表现保持乐观的看法。“在工业化结束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还会保持年均2.5%以上、甚至3%的增速。”
刘俏介绍,改革开放的前30年,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高速推进,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平均增长在4%以上。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有所下降,但基本上保持在2%以内。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结束,面对新变局,破题的关键是回归到全要素生产率(TFP)这个经济学最核心的概念——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未来如何保持比较高的年均增速,或者说未来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应该发生什么变化才能使得全要素生产率持续的增长?”刘俏提出。
同时,刘俏还指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40年,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全要素生产水平只是美国的43%。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那时候中国的全要素生产水平要达到美国的65%——这是一个现代化水平的底线要求。而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需要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比美国高1.95%、接近2%的水平。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速在0.7%到1%,这就要求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达到2.5%以上或者逼近3%的增速。
“这里的挑战非常大,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刘俏举例,首先,现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基本已经结束,到了2035年,服务业的比重会占到65%,在服务业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全要素生产率保持较高的增速不太符合过去产业发展的规律。因此,依靠服务业、农业为全要素生产提供较高的增速的难度非常大。此外,从投资角度看,在过去40年的发展中,中国依靠投资拉动增长的方法屡试不爽,未来中国也有很大的投资空间,但面临着如何融资的问题。“未来老龄化问题会恶化,国民储蓄量下降,这样投资需要的资金从什么地方获取?这就需要对过去粗放的、不太注重回报率的投资模式做一个彻底的修正,以提升资本的收益率,这是很重要的挑战。”刘俏说。
不过,刘俏同时表示,中国具备别的经济体没有的一些因素和利好,从而可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提高。“中国会创造历史奇迹,在国家工业化结束后,全要素生产率还会保持年均2.5%以上、甚至3%的增速。”
哪些因素可以推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刘俏表示,数字转型和产业互联网的驱动,可以带来产业的变革,这是一个再工业化的过程,而这可以给全要素生产率带来提升空间。“目前中国的基础设置建设主要是高速公路、铁路等,我认为还有新基建的可能性,这就是围绕产业互联网的变革所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比如说5G基站,云计算设备等。”
“除了产业变迁带来的机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有两个来源:技术和激励机制。制度改革和进一步改革开放会有庞大的智慧红利空间,两者合在一起会创造一个奇迹,即在工业化进程结束之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刘俏说。
- 中国银行业协会:2019年26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近5000亿元2020-08-25 07:58:23
- 中泰国际:中国移动7月5G上客量按月放慢2020-08-21 13:53:32
- 保险板块再度爆发 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双双大涨2020-08-17 10:41:40
- 以“智”赋“能”国家能源集团亮相第四届西安交通展2020-08-12 14:09:50
- 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汉开幕 竺延风:冬天熬过去还有春天2020-08-12 13:14:27
- 汇聚潜江虾城 织梦中国虾谷2020-07-31 15:28:10